核舟记

核舟记朗读

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,能以径寸之木,为宫室、器皿、人物,以至鸟兽、木石,罔不因势象形,各具情态。尝贻余核舟一,盖大苏泛赤壁云。

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,高可二黍许。中轩敞者为舱,箬篷覆之。旁开小窗,左右各四,共八扇。启窗而观,雕栏相望焉。闭之,则右刻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”,左刻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,石青糁之。(箬篷一作:篛篷)

  船头坐三人,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,佛印居右,鲁直居左。苏、黄共阅一手卷。东坡右手执卷端,左手抚鲁直背。鲁直左手执卷末,右手指卷,如有所语。东坡现右足,鲁直现左足,各微侧,其两膝相比者,各隐卷底衣褶中。佛印绝类弥勒,袒胸露乳,矫首昂视,神情与苏、黄不属。卧右膝,诎右臂支船,而竖其左膝,左臂挂念珠倚之——珠可历历数也。

  舟尾横卧一楫。楫左右舟子各一人。居右者椎髻仰面,左手倚一衡木,右手攀右趾,若啸呼状。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,左手抚炉,炉上有壶,其人视端容寂,若听茶声然。

  其船背稍夷,则题名其上,文曰“天启壬戌秋日,虞山王毅叔远甫刻”,细若蚊足,钩画了了,其色墨。又用篆章一,文曰“初平山人”,其色丹。

  通计一舟,为人五;为窗八;为箬篷,为楫,为炉,为壶,为手卷,为念珠各一;对联、题名并篆文,为字共三十有四;而计其长曾不盈寸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。嘻,技亦灵怪矣哉!

译文

明朝(有一个)有特殊技艺(技艺精巧)的人名字叫王叔远。(他)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,雕刻出宫殿、器具、人物,还有飞鸟、走兽、树木、石头,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,各有各的神情姿态。(他)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,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(的情形)。

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,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。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,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。旁边有小窗,左右各四扇,一共八扇。打开窗户来看,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。关上窗户,就看到一副对联,右边刻着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”八个字,左边刻着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八个字,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。

船头坐着三个人,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,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(苏轼),佛印(苏轼的好友)位于右边,鲁直(黄庭坚)位于左边。苏东坡、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。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,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。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,右手指着手卷,好像在说些什么。苏东坡露出右脚,鲁直露出左脚,(身子都)略微侧斜,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,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(意思是说,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)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,袒着胸脯,露出乳头,抬头仰望,神情和苏东坡、鲁直不相类似。佛印卧倒右膝,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,竖着他的左膝,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,靠在左膝上——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。

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。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。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,仰着脸,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,右手扳着右脚趾头,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。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,左手轻按着火炉,炉上有一把水壶,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(茶炉),神色平静,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。

船的背面较平,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,文字是“天启壬戌秋日,虞山王毅叔远甫刻”,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,清清楚楚,它的颜色是黑的。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,文字是:“初平山人”,字的颜色是红的。

总计一条船,刻了五个人,八扇窗户;箬竹叶做的船篷、船桨、炉子、茶壶、手卷、念珠各一件;对联、题名和篆文,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。可是计算它的长度,还(竟然,尚且)不满一寸。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。嘻,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!

注释

奇:奇特。

曰:叫。

以:用。

径:直径。

之:的。

为:做,这里指雕刻。

罔:无,没有。

因:依据。

势:样子。

象:模似,仿照。

具:具有。

情:神情。

各:各自。

态:姿态。

尝:曾经。

贻:赠。

余:我。

盖:大概,原来是。

泛:泛舟。

云:句尾语气词,无意。

约:大约。

有奇(jī):有,念yòu,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,意思同“又”。奇,零数。

黍:又叫黍子,去皮后叫黄米。

可:大约。

许:上下。

轩:高。

敞:宽敞。

为:是。

箬篷: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。名词作状语,用箬篷。

覆:覆盖。

之:代词,代指“船舱”。

开:开设。

启:打开。

而:表修饰。

相望:左右相对。

焉:语气词。

之:代窗。

则:就。

徐:缓缓地。

石青: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,这里译为用石青。

糁:涂染,名作动。

峨冠:戴着高高的帽子。

而:表并列,并且。

髯:两腮的胡须。这里泛指胡须。

居:位于。

为:是。

阅:阅读,看。

执卷端:拿着画卷的右端。执:拿着。卷端:画卷的右端。

抚:轻按。

卷末:画卷的左端。

如:好像

语:说话。

现:露出。

侧:侧转。

其:他们的。

比:靠近。

绝:极,非常。

类:像。

矫:举。

属(zhǔ):相类似。

诎:同"屈",弯曲。

而:表并列,并且。

倚:倚靠。

之:代左脚。

可:可以。

历历:分明可数的样子。

楫:船桨。

舟子:撑船的人。

状:的样子。

其:那。

椎髻:梳着椎形发髻,名作动词。髻,在脑上或脑后挽束起来。

衡:通“横”,与纵相对。

攀:扳。

若:好像。

视:目光。

端:正。

容:神情。

寂:平静

若:好像。

然:的样子。

其:那。

夷:平

题:题写。

其:船的背面,船底。

曰:刻。

甫:同“父”,古代男子的美称。

钩画:笔画。

了了:清楚明白。

其:代字。

墨:黑。

用:刻着。

篆章:篆字图章。

丹:朱红色。

通:总。

为:刻。

并:和。

有:同“又”,连接零数和整数。

而:表转折。

计:计算。

曾:尚,还。(读“zēng”,见古文字典)

盈:满。

简:通“拣”,挑选。

修狭:长而窄。

为:做,这里指雕刻。

之:代“核舟”。

以径寸之木:直径一寸的木头。

罔不因势象形,各具情态:无不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,各有各的情态。

技亦灵怪矣哉:技艺也真奇妙啊!矣哉:表示惊叹的语气词,相当于“了啊”。

盖大苏泛赤壁云: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。大苏,苏轼。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为“大苏”、“小苏”。泛,泛舟,坐着船在水上游览。苏轼曾游赤壁,写过《赤壁赋》、《后赤壁赋》等作品。

生动传神的语言

  本文语言平实、洗练,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,画相结合的写法,不只貌似,而且传神。例如:写苏东坡与黄右手执卷端,左手扶鲁直背。鲁直左手执卷末,右手指卷,如有所语。”这令人不只现左足,各微侧,其两膝相比者,各隐卷底段,又是极细腻的文笔。写佛印是“绝类弥勒,袒胸露乳,矫首昂视”,突出了这个出家人形象的特征,与读书人苏、黄神情不属。

  这些描地感到核舟雕刻技艺的精妙,使读者深为赞叹。

  开头,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,点出“核舟”所雕刻的内容。第一句就介绍这位“奇巧人”及其“奇巧”的所在——在很小的木头上能雕出各色各样的景物,而且形神毕肖,第二句点明“核舟”所雕刻的内容是“大苏泛赤壁”,为下文张本。

文题背景

  本文题目末字“记”,系指文体而言。“记”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,至唐宋而大盛。它可以记人和事,可以记山川名胜,可以记器物建筑,故又称“杂记”。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,兼有议论、抒情成分。

拓展:新核舟记

  明代名篇《核舟记》把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高深、精巧描述得真切而生动,读起来感人至深。王叔远的核舟更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为之神牵梦绕,不断复制和再创造。核舟这一巧技在现代又得到发扬光大,新核舟记不但在技艺上有所创新,而且在内容上更贴近了时代。欣赏新核舟记,对于深刻理解名篇《核舟记》很有帮助,同时通过欣赏实物、图片、影像等可以使读者在整体上全面读懂《核舟记》。

  以往人们所了解的《核舟记》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,核舟“南湖红船”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,写实刻画了党的一大代表,展现了“日出东方、开天辟地”的伟大创举,当为别开生面,既是古为今用,也是推陈出新,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。

  200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,也是党的一大代表毛泽东逝世30周年、董必武诞辰120周年、何叔衡诞辰130周年、陈潭秋诞辰110周年、邓恩铭诞辰105周年和李达逝世40周年,因此,2006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。

  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一特殊时刻,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,用5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刻制了一枚题为“南湖红船”的核舟作品。该核舟选用上好橄榄核为原料,以嘉兴南湖画舫为原型,细致入微的刻画了参加党的一大代表们,在画舫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瞬间。嘉兴南湖画舫长16米、宽3米,分前、中、后三舱,中共一大就是在画舫的中舱内举行的。核舟虽仅长3.9厘米、宽1.4厘米、高1.3厘米,也按画舫的行止,刻制了前中后三舱,宽敞的舱室、舱顶瓦楞线、舱窗以及桅杆等都一一展现出来。为增强艺术效果,前舱顶还精刻了党旗、后舱顶刻制了和平鸽。船舱两旁分别刻制小窗5扇,共10扇,每扇小窗都能开启。小核舟的舱顶、舱壁、小窗等都刻制了精美的花纹,把核舟装扮得富丽堂皇。船头坐4人,毛泽东坐在船头右侧,他目光睿智、慈祥坚定,风吹动着他头发,身上穿的长衫衣纹清晰可辨,手中的文件纸卷页翻,页页可数;何叔衡侧身靠近毛泽东讨论着;董必武还坐在船头左侧,手捧书籍思考着问题;李达在阅读,他还习惯地用手推了推眼镜,犹如身临其境。打开前舱两旁的小窗,临窗而坐的是陈潭秋、王尽美;坐在中舱两旁小窗前的是邓恩铭、刘仁静和李汉俊、包惠僧。船尾右侧是一位船工,正在用力摇橹;左侧是李达的夫人王会悟,她一面照料会务、烧水沏茶;一面警惕地观察着四周,为会议做好保卫工作。王会悟左手提壶、右手端杯,神态自然。壶上的花草纹理似隐似现。核舟的每一个人物,都是按照当时参加党一大的人物肖像写真刻制的,人物虽不足2毫米,但都生动传神,栩栩如生。核舟船底刻一大党纲98字,题款7字,共105字。字是按竖式书写阴刻的,填成黑色,笔画细如毫丝,一行一行的小字好似船行时荡漾起的涟漪。此外,为真实再现南湖画舫的全面,在核舟“红船”后面也拖一小舟。小舟长2.3厘米,高1.1厘米,宽1.0厘米。舟顶分为两层,箬篷顶周边雕刻着精美的文饰,两侧透雕的篷壁玲珑剔透、精巧可人。小舟底部刻的是一大闭幕时代表们呼的口号:“共产党万岁!第三国际万岁!共产主义——人类的解放者万岁!”共23个字。大舟与小舟之间用一条链环联接,也是用核材精刻而成的。

  整个“南湖红船”共刻核舟2、人物12人、小窗10扇、舱室4、壶2、杯皿2、书籍文件5、橹、炉、小桌各1、链环1条、文字128字,此外12人中有5人还佩带了眼镜,均都一一俱足。

魏学洢

魏学洢(约1596——约1625),字子敬,中国明朝末嘉善(今属浙江省嘉兴市)人,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。是当地有名的秀才,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,一生未做过官,好学善文,著有《茅檐集》。被清代人张潮收入《虞初新志》的《核舟记》,是其代表作。

魏学洢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前程在处暗危机,脱迹红尘入翠微。清水一竿张钓具,白云四壁挂樵衣。

马惟画骨空嗟瘦,龙不点睛那解飞。差有陈编相伴住,时将诗句洗前非。

()

备成熙事,虚徐翠楹。神保聿归,云车夙征。鉴我休德,神交惚恍。

留祉降祥,千秋是享。

()

城市方炎热,村墟乃尔凉。

拂窗桐叶下,绕舍稻花香。

()
宋一鸿

良夜迢迢低玉绳,望双星。罗衣偷卸若为情,细叮咛。

拗住银钩红烛背,悄无声。是何意态意怦怦。问卿卿。

()

孤亭终古吊风波,留守三呼唤渡河。南宋君臣伤播越,北胡献纳恣搜罗。

万方民气含冤久,九士忠魂饮恨多!八百馀年光汉族,盈庭悬想载赓歌。

()